探索有效發展路徑 加速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明了前進方向。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穩步提升,部分行業率先取得突破,專精特新企業總體領先,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從探索起步轉向快速發展新階段。”近日,在2023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2023年)》(以下簡稱《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徐曉蘭表示,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是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從政策支持、路徑引導、服務支撐3方面發力,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路徑。

數字化轉型取得新進展
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既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客觀選擇,也是提升綜合實力增強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要求。
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魯春叢表示,《報告》對15.9萬家中小企業測評結果顯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整體水平穩步提升。超七成企業數字化水平進入局部優化及以上階段,半數以上關鍵業務生產過程實現可視化和精益管理的企業占比已超過60%,中小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主觀意愿、基礎條件、能力水平持續向好。
部分行業率先突破。輕工業、石油化工、建材、機械、有色、鋼鐵和食品等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處于相對領先水平。其中,離散行業轉型程度略高于流程行業。流程行業中石化、鋼鐵、有色的數字化轉型水平位居前三。工業機器人、信息技術等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較高。
專精特新優勢明顯。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局部優化及以上階段的占比接近80%,高于全國中小企業平均水平。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轉型深度和廣度均有明顯領先優勢,特別是在研發設計、質量管控、產品服務等重點環節,數字化水平更是顯著高于其他中小企業。
據了解,為衡量各地區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現狀和差異,基于數字化基礎、數字化環境和數字化成效,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構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發展指數。結果顯示,2023年,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綜合指數值是44.3,區域間綜合指數梯次分明,數字化環境指數分化較大。各地區可對標指數指標體系“有的放矢”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探索精準有效突破之策
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浪潮下,中小企業要想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就必須加速數字化轉型,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的賦能效應。中小企業已普遍意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必修課”,“不想轉”的情況得到大幅改善。不過,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面臨多重障礙,必須解決現實問題,找到精準有效的突破之策。
《報告》顯示,我國中小企業超過5200萬家,體量龐大、門類眾多。在1.2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制造業企業超1萬家。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企業深耕工業基礎領域。要深刻把握中小企業特別是制造類企業的成長規律和數字化發展規律,堅持分業推進、分級推進。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大批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以應用為牽引帶動工業軟件、高端工業芯片等技術突破和迭代發展,壯大新興產業。
《報告》根據近年來對全國各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實踐探索的研究,總結了“點、線、面、體”的宏觀路徑:點——單點轉型,面向企業主體,從設備、單元、產線、車間、工廠分級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線——鏈式轉型,大型“鏈主”企業具備很強的數字化發展能力,建設了覆蓋產業鏈上下游的數字化體系,通過場景開放、技術共享等方式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以主促鏈”,促進大中型企業從企業“內鏈”向覆蓋供應鏈、產業鏈的中小企業“外鏈”延伸,以“鏈主”的頭雁效應激發產業數字化的“雁陣活力”,有利于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的“鏈式”協同轉型;面——集群轉型,集群轉型強調尋求“最大公約數”,即打造數字場景共建、服務資源共享、創新要素共聚的公共服務平臺,發展中央工廠、產能共享、眾包眾創、集采集銷等新模式,通過“集聚”優勢變革分散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帶動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實現快速化、批量化轉型;體——園區轉型,園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空間聚集體,在資源對接、技術推廣、企業培育、示范帶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報告》指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技術上采取“一橫一縱”的“T”型策略。“一橫”是順應工業的園區化、鏈條化、集群化趨勢,建設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共性服務,重在IT技術,支持平臺化設計、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應用模式。“一縱”是面向設備、單元、產線、車間、工廠等層級梯次推進數字化關鍵軟硬件技術應用,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重在OT技術。
“這也是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難點。深化IT與OT融合是制造業數字化技術發展的大趨勢,也是加快數字化轉型的主攻方向。數字化轉型是基本手段,目的是實現企業的降本、提質、增效、綠色、安全。”魯春叢表示。
數字化轉型開啟新征程
推進新型工業化,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前景廣闊、任務艱巨。加快數字化轉型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必然要求。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因素,是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基礎設施。
目前,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正在進一步加快部署,持續破解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難題。
在大會期間舉行了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實施工作啟動儀式。據悉,蘇州、廈門、長春、寧波等30個市(區)將納入首批試點。中央財政將對試點城市給予定額獎勵,探索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數字人才短缺成為影響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痛點和難點問題之一。數字化轉型離不開一支專業化的人才隊伍,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數字化專業人才方面存在數量不多、能力不強、培育不夠、引才不足等問題。大會還發布了《中小企業數字人才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人才發展研究報告》)聚焦中小企業數字人才,多維度提出促進中小企業數字人才培養發展建議。
作為負責中小企業促進工作綜合管理的部門,徐曉蘭表示,工信部將從政策支持、路徑引導、服務支撐等方面發力,進一步探索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路徑。深入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大力推廣、持續優化《中小企業數字化水平評測指標》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打造更多符合地方實際的經驗模式和典型做法。
與此同時,相關舉措將進一步降低數字化轉型門檻。徐曉蘭表示,將促進供需匹配,發揮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APP作用,培育一批優質數字化服務商,開發集成一批“小快輕準”數字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打造滿足行業共性需求和中小企業個性化需求的“資源池”“工具箱”。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